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技术专栏>促杂交瘤生长技术——加速单抗研发:如何突破杂交瘤细胞“生长”瓶颈?
促杂交瘤生长技术——加速单抗研发:如何突破杂交瘤细胞“生长”瓶颈?
发布时间:2025/11/03 点击数:25

导语:

杂交瘤技术作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经典”路线,其地位无可替代。然而,在从免疫到抗体大规模生产的漫长流程中,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效率单细胞存活率一直是制约研发速度和成功率的关键挑战。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杂交瘤技术的各环节联系,并介绍一款化学成分限定的稳定剂——Hybriboost杂交瘤细胞生长稳定剂,看它如何以“干货”实力,为单抗研发提速增效。


一、 杂交瘤技术——经典与挑战并存

自1975年Köhler和Milstein开创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以来,它便凭借其能制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抗体的优势,在生物学、医学诊断、新药开发等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杂交瘤细胞的形成是整个流程的关键一步:将表达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从而得到兼具二者特性的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技术上下游路线:

  1. 上游环节: 抗原制备、动物免疫(通常是小鼠)、B细胞获取。
  2. 核心环节(挑战所在): 细胞融合、HAT培养基筛选(去除未融合及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单克隆化和筛选(挑选出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克隆)。
  3. 下游环节: 杂交瘤细胞扩增、抗体大规模生产(体内腹水法或体外培养法)、抗体纯化及功能鉴定。


挑战聚焦:克隆化与筛选的“效率瓶颈”

在核心环节中,筛选和单克隆化是耗时长、失败率较高的步骤。新鲜融合的细胞和进行有限稀释单克隆化的细胞对培养环境极为敏感,传统方法依赖于饲养层细胞或高血清浓度来提供促生长因子,以保障细胞存活和增殖,但这种方式存在批次间差异、引入外源蛋白的风险,且成功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二、 破局利器:Hybriboost——化学成分限定的稳定剂

Hybriboost杂交瘤细胞生长稳定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化学成分限定的特殊补剂,富含成分和浓度明确的促生长因子,专为杂交瘤细胞设计。


Hybriboost 的核心优势:

  • 克隆效率提升:实验数据显示,在杂交瘤筛选阶段添加Hybriboost,有助于提高杂交瘤的克隆效率
  • 单克隆成功率90%+:在单克隆化环节,添加Hybriboost方案的成功率可接近100%,远优于常规FCS培养基(10%-40%)和饲养层培养基(50%-80%)。这大大地简化了后续筛选工作,缩短了整体研发周期。
  • 无血清/蛋白成分,不影响抗体产出与功能:Hybriboost不含任何血清和蛋白成分,且是一种化学成分明确的试剂。这意味着它能避免动物源性材料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批次差异,且这种稳定剂不会改变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产量,也不会对细胞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Hybriboost的适用场景(贯穿核心环节):

  1. 日常培养: 可作为常规添加剂用于已建立杂交瘤细胞的日常培养。
  2. 筛选阶段: 可添加到HAT培养基中,用于新融合细胞的初筛。
  3. 单克隆化: 可作为必要成分添加到单克隆化培养基中,维持单细胞克隆的良好生长。

三、 结论:稳定才能更快

在追求高通量、短周期的现代抗体研发中,杂交瘤技术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Hybriboost以其化学限定、高成功率、无污染风险的特点,精准命中了杂交瘤细胞培养中的“痛点”,能够有效提升单抗研发链条中耗时、关键的筛选和克隆化步骤的效率

 

  • 产品货号

    • HM-01-1L,规格:50mg/瓶,适用于1L培养体系

    • HM-01-0.1L,规格:5mg/瓶,适用于0.1L测试体系

  • 总结: 杂交瘤制备流程为:融合 → 筛选(使用Hybriboost提升克隆效率) →单克隆化(使用Hybriboost实现高成功率)→ 扩增和鉴定。